更新时间:2020-12-14 14:11点击:
数千进口牛染疫,病毒究竟来自哪里?
内蒙古等多省区发生进口牛一类传染病疫情调查
▲11月24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在填埋场对病牛及检测阳性牛进行扑杀。本组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10月14日,牧民在连云港中澳达博进境活牛检疫隔离场发现,牛身上已出现明显结节症状。本组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2020年10月底,从智利运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个旗县的1700余头进口牛,被确诊进境动物一类传染病——牛结节性皮肤病
多位采访对象表示,此次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必须追根溯源,找到并及时控制传染源
亦有行业人士呼吁,主要进境动物运入国内目的地时,在严格实行报批报审制度的同时,可由当地农牧部门进行“二次检验检疫”,为生物安全再上一重保险
2020年10月底,从智利运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个旗县的1700余头进口牛,被确诊进境动物一类传染病——牛结节性皮肤病。
记者追踪发现,同一批次进口牛经连云港海关隔离检疫后,还被运抵内蒙古包头市、宁夏、山东,上述地区均相继发生疫情。
分别运往不同省区的进口牛,为何同时患上了传染病?传染源在境外,还是境内?检疫人员为何没有发现病毒?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进口牛检疫合格,却在多地发生疫情
10月27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在动物防疫督察中发现,从江苏省连云港海关隔离场调入进口的海福特牛,疑似感染结节性皮肤病病毒。3天后,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病牛被确诊牛结节性皮肤病。
锡林郭勒盟农牧局局长斯日古楞介绍,经溯源调查,北京龙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当地牧民签订代理进口合同,从智利引入该批次进口牛。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同批次进口的2969头牛中,已有超过1700头确诊。
记者随即向北京龙牧公司副总经理张启忠求证,获知该公司从智利同批次进口牛4881头。这批牛于今年8月28日入境,按规定在隔离场隔离45天。10月12日连云港海关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给予“合格评定”,有4857头牛被通关放行。随后,获批通关的进口牛被分别运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及宁夏、山东。据反馈,上述各地均出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资料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主要通过昆虫媒介传播,传牛不传人。患病后,病牛皮肤表面会出现大量疙瘩样的结节,体温高至40摄氏度以上,消瘦,产奶量下降。患病的母牛易流产,公牛或不育。据悉,牛结节性皮肤病长期在境外流行。2019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该病。
此次疫情发生后,锡林郭勒盟紧急采取扑杀、免疫等方式控制疫情蔓延。所幸当地未出现本土牛交叉感染事件。
经锡林郭勒盟农牧局接洽,北京龙牧公司同意为牧民退还病牛牛款。
正蓝旗塔安图嘎查众成专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建伟告诉记者,合作社从北京龙牧公司购入104头进口牛,其中40多头牛确诊。
“每头牛15300元,加上贷款买牛的利息、饲草料支出等,综合成本超17000元,现在牛没了,未来一年收益打了水漂,即使龙牧公司退款,损失照样不小。”王建伟给记者算了笔账。
此外,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涉事旗县区在消毒、免疫、扑杀、防护等方面动用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开支,目前已超40万元。同时,内蒙古一些非疫情地区近期也启动了集中免疫等措施,投入相当费用。
疫源仍待确定
记者调查发现,北京龙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口的4881头牛中,共有4857头被通关放行。但为何检疫合格的牛在运抵各省区后,却暴发疫情?
龙牧公司副总经理张启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牛是在离开隔离场后,往各地运输的过程中感染了病毒。
对这样的解释,内蒙古农牧部门、锡林郭勒盟等方面并不认可。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张玉光列举了4点理由:
一是被分别运往四地的进口牛,在运输中同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是根据牛结节性皮肤病平均潜伏期,及锡林郭勒盟最早发现的疑似病例时间倒推,感染大概率发生在连云港海关隔离场内;
三是牛离开连云港前,锡林郭勒盟有18位牧民曾去隔离场看牛,当时已发现牛身上有明显结节症状;
四是内蒙古境内未报告过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因此,张玉光坚信:“这批牛早在出隔离场前,就已染病。”